《湖水怎樣處理成可飲用水?》全文共1025個字,預計閱讀時長4分鐘。主要講述:部分城市或村鎮為了解決生活飲水問題,常從當地的河湖中取水,再經過專業凈水設備凈化處理消毒后達到安全飲水的標準,供居民日常生活飲用,那么湖水怎樣凈化成可飲用水?通常用什么樣的處理方法?下面我...
部分城市或村鎮為了解決生活飲水問題,常從當地的河湖中取水,再經過專業凈水設備凈化處理消毒后達到安全飲水的標準,供居民日常生活飲用,那么湖水怎樣凈化成可飲用水?通常用什么樣的處理方法?下面我們就詳細為大家介紹。
湖水一般比較混濁,水中常常含有泥沙、水藻、漂浮物、樹葉等,夏季時水中的藻類繁殖也容易引發水體異味,受天候、沿途排污、土質層及工程施工等因素影響較大,平時水質相對較好,夏季多雨時,泥沙、枯枝敗葉等流入湖中,造成水質渾濁、色度增加、細菌含量超標等問題。
而湖泊中的膠體雜質,在水中相對穩定,靜置多時也不會自然沉淀;湖泊中的膠體雜質分為無機膠體(硅酸膠體、粘土膠體)和有機膠體(各種蛋白質和腐殖質等)兩大類。
湖水處理成飲用水的工藝設計
湖水處理成可飲用水需要經過混凝沉淀、曝氣、過濾、消毒幾個工藝環節的處理。
混凝沉淀主要的作用是通過投加絮凝劑(PAC)和助凝劑(PAM),使湖水中的懸浮泥沙顆粒、藻類、膠體顆粒物等不斷聚結,形成大的顆粒物絮凝體,在水中自然沉淀,這樣一來可以凈化水中大的顆粒物,二來便于質量輕的絮凝體在過濾時被濾除。
曝氣主要是通過跌水裝置對原水進行曝氣,揮發水中的氨氣、二氧化碳、腥味異味等,同時增加水體溶解氧含量,便于污染物與溶解氧發生充分的氧化反應,去除部分有害物質。
過濾是通過復合介質濾層對水體進行滲井式截留,將湖水中的膠體物、懸浮物、微生物等截留在濾層中,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。
消毒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殘余的細菌病毒、微生物、大腸桿菌等,通過投加氯系消毒劑,利用氯在水中迅速形成的次氯酸(HOCI)經細胞壁滲透入細菌體內,抑制和破壞菌體內的各種酶系統,使巰基被氧化破壞,影響細菌體內的氧化還原作用,使其體內葡萄糖代謝障礙,導致細菌死亡,達到消毒目的,同時也能在供水管網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,防止輸配水過程中的二次細菌繁殖。
目前湖水處理成飲用水常用TH-YYA系列集成式一體化凈水設備處理,該設備集絮凝、斜管沉淀、曝氣去味、自動溶氧、濾池過濾、氣水混合反沖洗、自動排等技術于一體,去除水中懸浮物、泥沙、藻類、有機物、氨氮、鐵錳金屬離子、細菌病毒等,配合加藥設備和消毒設備使用,快速高效將湖水等地表水源凈化成符合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相關要求的清潔用水。
設備水力自動化運行,過濾及反沖洗不需要用電,無需操作,避免了人為操作造成的水質不穩定,使處理后的水質優良穩定,適應雨季原水渾濁度變化大項目,是自來水廠、農村飲水工程中的主要凈水裝置。